List Center
Poems of 苏轼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佑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起仁宗嘉佑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密州宋国博以诗见纪在郡杂咏次韵答之 苏轼

吾观二宋文,字字照缣素。
渊源皆有考,奇险或难句。
后来邈无继,嗣子其殆庶。
胡为尚流落,用舍真有数。
当时苟悦可,慎勿笑杕杜。
斲窗谁赴捄,袖手良优裕。
山城辱吾继,缺短烦遮护。
昔年谬陈诗,无人聊瓦注。
于今赓绝唱,外重中已惧。
何当附家集,击壤追咸濩。


次韵陈四雪中赏梅 苏轼

腊酒诗催熟,寒梅雪鬬新。
杜陵休叹老,韦曲已先春。
独秀惊凡目,遗英卧逸民。
高歌对三白,迟暮慰安仁。


怀仁令陈德任新作占山亭二绝 其二 苏轼

我是胶西旧使君,此山仍合与君分。
故应窃比山中相,时作新诗寄白云。


故周茂叔先生濂溪 苏轼

世俗眩名实,至人疑有无。
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
坐令此溪水,名与先生俱。
先生本全德,廉退乃一隅。
因抛彭泽米,偶似西山夫。
遂即世所知,以为溪之呼。
先生岂我辈,造物乃其徒。
应同柳州柳,聊使愚溪愚。


轼近以月石砚屏献子功中书公復以涵星砚献纯父侍讲子功有诗纯父未也復以月石风林屏赠之谨和子功诗并求纯父数句 苏轼

紫潭出玄云,翳我潭中星。
独有潭上月,倒挂紫翠屏。
我老不看书,默坐养此昏花睛。
时时一开眼,见此云月眼自明。
久知世界一泡影,大小真僞何足评。
笑彼三子欧梅苏,无事自作雪羽争。
故将屏砚送两范,要使珠璧栖窗櫺。
大范忽长谣,语出月胁令人惊。
小范当继之,说破星心如鸡鸣。
床头復一月,下有风林横。
急送小范家,护此涵星泓。
愿从少陵博一句,山木尽与洪涛倾。


次韵子由所居六咏 其二 苏轼

诗人故多感,花发忆两京。
石榴有正色,玉树真虚名。
粲粲秋菊花,卓为霜中英。
萸盘照重九,缬蕊两鲜明。


答径山琳长老 苏轼

与君皆丙子,各已三万日。
一日一千偈,电往那容诘。
大患缘有身,无身则无疾。
平生笑罗什,神呪真浪出。


失题三首 其三 苏轼

公子只应见画,此中我独知津。
写到水穷天杪,定非尘土间人。


凤翔八观 王维吴道子画 苏轼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祇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復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八月十七日復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与试官两人復留五首 其二 苏轼

眼昏烛暗细行斜,考阅精强外已夸。
明日失杯君莫怪,早知安足不成蛇。


答范淳甫 苏轼

吾州下邑生刘季,谁数区区张与李。
重瞳遗迹已尘埃,惟有黄楼临泗水。
而今太守老且寒,侠气不洗儒生酸。
犹胜白门穷吕布,欲将鞍马事曹瞒。


记梦回文二首 其一 苏轼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唾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巌。


过密州次韵赵明叔乔禹功 苏轼

先生依旧广文贫,老守时遭醉尉嗔。
汝辈何曾堪一笑,吾侪相对復三人。
黄鸡唱晓凄凉曲,白髮惊秋见在身。
一别胶西旧朋友,扁舟归钓五湖春。


次周焘韵 苏轼

道眼转丹青,常于寂处鸣。
早知雨是水,不作两般声。


次韵范纯父涵星砚月石风林屏诗 苏轼

月次于房历三星,斗牛不神箕独灵。
簸摇桑榆尽西靡,影落苏子砚与屏。
天工与我两厌事,孰居无事为此形。
与君持橐侍帷幄,同到温室观尧蓂。
自怜太史牛马走,伎等卜祝均倡伶。
欲留衣冠挂神武,便击云水归南溟。
陶泓不称管城沐,醉石可助平泉醒。
故持二物与夫子,欲使妙质留天庭。
但令滋液到枯槁,勿遣光景生晦冥。
上书挂名岂待我,独立自可当雷霆。
我时醉眠风林下,夜与渔火同青荧。
抚物怀人应独叹,作诗寄子谁当听。


次韵子由所居六咏 其三 苏轼

幽居有古意,义井分西墙。
谁云三伏热,止须一杯凉。
先生坐忍渴,羣嚣自披猖。
众散徐酌饮,逡巡味尤长。


春帖子词 皇帝阁六首 其一 苏轼

霭霭龙旗色,琅琅木铎音。
数行宽大诏,四海发生心。


来鹤亭 苏轼

鸿渐偏宜丹凤南,冠霞帔月毵毵。
酒酣亭上来看舞,有客新名唤作耽。


凤翔八观 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 苏轼

昔者子舆病且死,其友子祀往问之。
跰𨇤鉴井自叹息,造物将安以我为。
今观古塑维摩像,病骨磊嵬如枯龟。
乃知至人外生死,此身变化浮云随。
世人岂不硕且好,身虽未病心已疲。
此叟神完中有恃,谈笑可却千熊罴。
当其在时或问法,俯首无言心自知。
至今遗像兀不语,与昔未死无增亏。
田翁里妇那肯顾,时有野鼠衔其髭。
见之使人每自失,谁能与诘无言师。


八月十七日復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与试官两人復留五首 其三 苏轼

乱山遮晓拥千层,睡美初凉撼不譍。
昨夜酒行君屡叹,定知归梦到吴兴。


单同年求德兴俞氏聚远楼诗三首 其一 苏轼

云山烟水苦难亲,野草幽花各自春。
頼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


次韵答王定国 苏轼

每得君诗如得书,宣心写妙书不如。
眼前百种无不有,知君一以诗驱除。
传闻都下十日雨,青泥没马街生鱼。
旧雨来人今不来,悠然独酌卧清虚。
我虽作郡古云乐,山川信美非吾庐。
愿君不废重九约,念此衰冷勤呵嘘。


记梦回文二首 其二 苏轼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鬬晴窗。


再过常山和昔年留别诗 苏轼

伛偻山前叟,迎我如迎新。
那知梦幻躯,念念非昔人。
江湖久放浪,朝市谁相亲。
却寻泉源去,桃花应避秦。


送南屏谦师 苏轼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
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次韵钱穆父会饮 苏轼

弹冠恨不早,挂冠常苦迟。
盛服每假寐,角阙时伏思。
东门未祖道,西山空拄颐。
逝将江海去,安此麋鹿姿。
要当谋三径,何暇择一枝。
与君几合散,得酒忘醇醨。
君谈似落屑,我饮如弈棋。
居官不任事,造物真见私。
主人独贤劳,金谷方流驰。
行人亦结束,杕杜乃归期。
公卿虽少安,河流正东酾。
我得会稽去,方回良不痴。


次韵子由所居六咏 其四 苏轼

先生饭土塯,无物与刘叉。
何以娱醉客,时嗅砌下花。
井水分西邻,竹阴借东家。
萧然行脚僧,一身寄天涯。


春帖子词 皇帝阁六首 其二 苏轼

旸谷宾初日,清臺告协风。
愿如风有信,长与日俱中。


龙山补亡 其一 苏轼

征西天府,重九令节。
驾言龙山,宴凯羣哲。
壶歌雅奏,缓带轻帢。
胡为中觞,一笑粲发。
楩楠竞秀,榆柳独脱。
骥騄交骛,驽蹇先蹶。
楚狂醉乱,陨帽莫觉。
戎服囚首,枯颅茁髮。
惟明将军,度量豁达。
容此下士,颠倒冠袜。
宰夫扬觯,兕觥举罚。
请歌相鼠,以侑此爵。


凤翔八观 东湖 苏轼

吾家蜀江上,江水清如蓝。
尔来走尘土,意思殊不堪。
况当岐山下,风物尤可惭。
有山秃如赭,有水浊如泔。
不谓郡城东,数步见湖潭。
入门便清奥,怳如梦西南。
泉源从高来,随波走涵涵。
东去触重阜,尽为湖所贪。
但见苍石螭,开口吐清甘。
借汝腹中过,胡为目眈眈。
新荷弄晚凉,轻棹极幽探。
飘飖忘远近,偃息遗佩篸。
深有龟与鱼,浅有螺与蚶。
曝晴復戏雨,戢戢多于蚕。
浮沉无停饵,倏忽遽满篮。
丝缗虽强致,琐细安足戡。
闻昔周道兴,翠凤栖孤岚。
飞鸣饮此水,照影弄毵毵。
至今多梧桐,合抱如彭聃。
彩羽无復见,上有鹯搏鹌。
嗟予生虽晚,好古意所妉。
图书已漫漶,犹復访侨郯。
卷阿诗可继,此意久已含。
扶风古三辅,政事岂汝谙。
聊为湖上饮,一纵醉后谈。
门前远行客,劫劫无留骖。
问胡不回首,毋乃趁朝参。
予今正疏懒,官长幸见函。
不辞日游再,行恐岁满三。
暮归还倒载,钟鼓已韽韽。


八月十七日復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与试官两人復留五首 其四 苏轼

天台桂子为谁香,倦听空阶点夜凉。
頼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粧。


单同年求德兴俞氏聚远楼诗三首 其二 苏轼

无限青山散不收,云奔浪卷入帘钩。
直将眼力为疆界,何啻人间万户侯。


和鲜于子骏郓州新堂月夜二首 其一 苏轼

去岁游新堂,春风雪消后。
池中半篙水,池上千尺柳。
佳人如桃李,胡蝶入衫袖。
山川今何许,疆野已分宿。
岁月不可思,驶若船放溜。
繁华真一梦,寂寞两荣朽。
惟有当时月,依然照杯酒。
应怜船上人,坐稳不知漏。


三朵花 苏轼

学道无成鬓已华,不劳千劫漫烝砂。
归来且看一宿觉,未暇远寻三朵花。
两手欲遮瓶裏雀,四条深怕井中蛇。
画图要识先生面,试问房陵好事家。


再过超然臺赠太守霍翔 苏轼

昔饮雩泉别常山,天寒岁在龙蛇间。
山中儿童拍手笑,问我西去何当还。
十年不赴竹马约,扁舟独与渔蓑闲。
重来父老喜我在,扶挈老幼相遮攀。
当时襁褓皆七尺,而我安得留朱颜。
问今太守为谁欤,护羌充国鬓未斑。
躬持牛酒劳行役,无復杞菊嘲寒悭。
超然置酒寻旧迹,尚有诗赋镵坚顽。
孤云落日在马耳,照耀金碧开烟鬟。
邞淇自古北流水,跳波下濑鸣玦环。
愿君谈笑作石埭,坐使城郭生溪湾。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 其一 苏轼

老人痴钝已逃寒,子復辞行理亦难。
要到卢龙看古塞,投文易水弔燕丹。


次韵穆父尚书侍祠郊丘瞻望天光退而相庆引满醉吟 苏轼

千章杞梓荫云天,樗散谁收老郑虔。
喜气到君浮白裏,丰年及我挂冠前。
令严钟鼓三更月,野宿貔貅万竈烟。
太息何人知帝力,归来金帛看頳肩。


次韵子由所居六咏 其五 苏轼

东斋手植柏,今復几尺长。
知有桓司马,榛茅为遮藏。
近闻南臺松,新枝出余僵。
年来此怀抱,岂復惊凡亡。


春帖子词 皇帝阁六首 其三 苏轼

草木渐知春,萌芽处处新。
从今八千岁,合抱是灵椿。


龙山补亡 其二 苏轼

吾闻君子,蹈常履素。
晦明风雨,不改其度。
平生丘壑,散髮箕裾。
坠车天全,颠沛何惧。
腰适忘带,足适忘屦。
不知有我,帽復奚数。
流水莫繫,浮云暂寓。
飘然随风,非去非取。
我冠明月,佩服宝璐。
不缨而结,不簪而附。
歌诗宁择,请饮相鼠。
罚此陋人,俾出童羖。


凤翔八观 真兴寺阁 苏轼

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
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
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
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頳。
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棱。
身强八九尺,与阁两峥嵘。
古人虽暴恣,作事今世惊。
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胜。
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


八月十七日復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与试官两人復留五首 其五 苏轼

秋花不见眼花红,身在孤舟兀兀中。
细雨作寒知有意,未教金菊出蒿蓬。


单同年求德兴俞氏聚远楼诗三首 其三 苏轼

闻说楼居似地仙,不知门外有尘寰。
幽人隠几寂无语,心在飞鸿灭没间。


和鲜于子骏郓州新堂月夜二首 其二 苏轼

明月入华池,反照池上堂。
堂中隠几人,心与水月凉。
风萤已无迹,露草时有光。
起观河汉流,步屧响长廊。
名都信繁会,千指调笙簧。
先生病不饮,童子为烧香。
独作五字诗,清卓如韦郎。
诗成月渐侧,皎皎两相望。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杂诗 苏轼

昔日双鸦照浅眉,如今婀娜绿云垂。
蓬莱老守明朝去,肠断帘间綷縩时。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 其二 苏轼

胡羊代马得安眠,穷髮之南共一天。
又见子卿持汉节,遥知遗老泣山前。


郊祀庆成诗 苏轼

帝出乘昌运,天心予太平。
文章三代继,制作七年成。
大祀干坤合,刚辰日月明。
泰坛朝埽地,魄宝夜垂精。
仰御圆苍盖,环观海岳城。
北流吞朔易,西极落欃枪。
升燎灵光答,回銮瑞雾迎。
需云遍枯槁,解雨达勾萌。
可颂非天德,因箴亦下情。
民言知有酌,帝谓本无声。
富国由崇俭,祈年在好生。
无心斯格物,克己自销兵。
化国安新政,孤臣返旧耕。
还将清庙什,留与野人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