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 居中
郑谷 的诗作
郑谷,字守愚,袁州人。光启三年擢第,官右拾遗,历都官郎中。幼即能诗,名盛唐末。有《云臺编》三卷,《宜阳集》三卷,外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辇下冬暮咏怀 郑谷

永巷闲吟一径蒿,轻肥大笑事风骚。
烟含紫禁花期近,雪满长安酒价高。
失路渐惊前计错,逢僧更念此生劳。
十年春泪催衰飒,羞向清流照鬓毛。


石城 郑谷

石城昔为莫愁乡,莫愁魂散石城荒。
江人依旧棹舴艋,江岸还飞双鸳鸯。
帆去帆来风浩渺,花开花落春悲凉。
烟浓草远望不尽,千古汉阳闲夕阳。


蜀中三首 一 郑谷

马头春向鹿头关。
远树平芜一望闲,雪下文君沾酒市。
云藏李白读书山,江楼客恨黄梅后。
村落人歌紫芋间,堤月桥灯好时景。
汉庭无事不征蛮。


蜀中三首 二 郑谷

夜无多雨晓生尘,草色岚光日日新。
蒙顶茶畦千点露,浣花笺纸一溪春。
扬雄宅在唯乔木,杜甫臺荒绝旧邻。
却共海棠花有约,数年留滞不归人。


蜀中三首 三 郑谷

渚远江清碧簟纹,小桃花绕薛涛坟。
朱桥直指金门路,粉堞高连玉垒云。
窗下[斵]琴翘凤足,波中濯锦散鸥羣。
子规夜夜啼巴树,不并吴乡楚国闻。


少华甘露寺 郑谷

石门萝径与天邻,雨桧风篁远近闻。
饮涧鹿喧双派水,上楼僧蹋一梯云。
孤烟薄暮关城没,远色初晴渭曲分。
长欲然香来此宿,北林猨鹤旧同羣。


慈恩寺偶题 郑谷

往事悠悠添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
故山岁晚不归去,高塔晴来独自登。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吟余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石门山泉 郑谷

一脉清泠何所之,萦莎漱藓入僧池。
云边野客穷来处,石上寒猨见落时。
聚沫绕崖残雪在,迸流穿树堕花随。
烟春雨晚闲吟去,不復远寻皇子陂。


渭阳楼闲望 郑谷

千重二华见皇州,望尽凝岚即此楼。
细雨不藏秦树色,夕阳空照渭河流。
后车宁见前车覆,今日难忘昨日忧。
扰扰尘中犹未已,可能疏傅独能休。


送田光 郑谷

九陌低迷谁问我,五湖流浪可悲君。
着书笑破苏司业,赋咏思齐郑广文。
理棹好携三百首,阻风须饮几千分。
耒阳江口春山绿,恸哭应寻杜甫坟。


送进士吴延保及第后南游 郑谷

得意却思寻旧迹,新衔未切向兰臺。
吟看秋草出关去,逢见故人随计来。
胜地昔年诗板在,清歌几处郡筵开。
江湖易有淹留兴,莫待春风落庾梅。


送进士王驾下第归蒲中 郑谷

失意离愁春不知,到家时是落花时。
孤单取事休言命,早晚逢人苦爱诗。
度塞风沙归路远,傍河桑柘旧居移。
应嗟我又巴江去,游子悠悠听子规。


作尉鄠郊送进士潘为下第南归 郑谷

归去宜春春水深,麦秋梅雨过湘阴。
乡园几度经狂寇,桑柘谁家有旧林。
结绶位卑甘晚达,登龙心在且高吟。
灞陵桥上杨花裏,酒满芳樽泪满襟。


送进士韦序赴举 郑谷

丹霞照上三清路,瑞锦裁成五色毫。
波浪不能随世态,鸾凰应得入吾曹。
秋山晚水吟情远,雪竹风松醉格高。
预想明年腾跃处,龙津春碧浸仙桃。


寄献狄右丞 郑谷

逐胜偷闲向杜陵,爱僧不爱紫衣僧。
身为醉客思吟客,官自中丞拜右丞。
残月露垂朝阙盖,落花风动宿斋灯。
孤单小谏渔舟在,心恋清潭去未能。


转正郎后寄献集贤相公 郑谷

予名初在德门前,屈指年来三十年。
自贺孤危终际会,别将流涕感阶缘。
止陪鸳鸯居清秩,滥应星辰浼上玄。
平昔苦心何所恨,受恩多是旧诗篇。


所知从事近藩偶有怀寄 郑谷

官舍种莎僧对榻,生涯如在旧山贫。
酒醒草檄闻残漏,花落移厨送晚春。
水墨画松清睡眼,云霞仙氅挂吟身。
霜臺伏首思归切,莫把渔竿逐逸人。


献大京兆薛常侍能 郑谷

耻将官业竞前途,自爱篇章古不如。
一炷香新开道院,数坊人聚避朝车。
纵游藉草花垂酒,闲卧临窗燕拂书。
唯有明公赏新句,秋风不敢忆鲈鱼。


寄赠孙路处士 郑谷

平生诗誉更谁过,归老东吴命若何。
知己凋零垂白髮,故园寥落近沧波。
酒醒藓砌花阴转,病起渔舟鹭迹多。
深入富春人不见,闲门空掩半庭莎。


献制诰杨舍人 郑谷

为郡东吴秪饮冰,琐闱频降凤书征。
随行已有朱衣吏,伴直多招紫阁僧。
窗下调琴鸣远水,帘前睡鹤背秋灯。
苇陂竹坞情无限,闲话毘陵问杜陵。


次韵酬张补阙因寒食见寄之什 郑谷

柳近清明翠缕长,多情右衮不相忘。
开缄虽覩新篇丽,破鼻须闻冷酒香。
时态懒随人上下,花心甘被蝶分张。
朝稀且莫轻春赏,胜事由来在帝乡。


赠宗人前公安宰君 郑谷

喧卑从宦出喧卑,别画能琴又解棊。
海上春耕因乱废,年来冬荐得官迟。
风中夜犬惊槐巷,月下寒驴嚙槿篱。
孤散恨无推唱路,耿怀吟得赠君诗。


寄赠杨夔处士 郑谷

结茅秪约钓鱼臺,溅水鸬鷀去又迴。
春卧瓮边听酒熟,露吟庭际待花开。
三江胜景遨游徧,百氏羣书讲贯来。
国步未安风雅薄,可能高尚掞天才。


寄同年礼部赵郎中 郑谷

仙步徐徐整羽衣,小仪澄澹转中仪。
桦飘红烬趋朝路,兰纵清香宿省时。
彩笔烟霞供不足,纶闱鸾凤讶来迟。
自怜孤宦谁相念,祷祝空吟一首诗。


春暮咏怀寄集贤韦起居衮 郑谷

寂寂风帘信自垂,杨花笋箨正离披。
长安一夜残春雨,右省三年老拾遗。
坐看羣贤争得路,退量孤分且吟诗。
五湖烟网非无意,未去难忘国士知。


多情 郑谷

赋分多情却自嗟,萧衰未必为年华。
睡轻可忍风敲竹,饮散那堪月在花。
薄宦因循抛岘首,故人流落向天涯。
莺春鴈夜长如此,赖是幽居近酒家。


感怀投时相 郑谷

非才偶忝直文昌,两鬓年深一镜霜。
待漏敢辞称小吏,立班犹未出中行。
孤吟马迹抛槐陌,远梦渔竿掷苇乡。


自贻 郑谷

饮筵博席与心违,野眺春吟更是谁。
琴有涧风声转澹,诗无僧字格还卑。
恨抛水国荷蓑雨,贫过长安樱笋时。
头角俊髦应指笑,权门踪迹独差池。


自遣 郑谷

强健宦途何足谓,入微章句更难论。
谁知野性真天性,不扣权门扣道门。
窥砚晚莺临砌树,迸阶春笋隔篱根。
朝迴何处消长日,紫阁峰南有旧村。


中年 郑谷

漠漠秦云澹澹天,新年景象入中年。
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苔色满墙寻故第,雨声一夜忆春田。
衰迟自喜添诗学,更把前题改数联。


自适 郑谷

紫陌奔驰不暂停,送迎终日在郊垧。
年来鬓畔未垂白,雨后江头且蹋青。
浮蚁满杯难暂舍,贯珠一曲莫辞听。
春风秪有九十日,可合花前半日醒。


结绶鄠郊縻摄府署偶有自咏 郑谷

莺离寒谷士逢春,释褐来年暂种芸。
自笑老为梅少府,可堪贫摄鲍参军。
酒醒往事多兴念,吟苦邻居必厌闻。
推却簿书搔短髮,落花飞絮正纷纷。


漂泊 郑谷

槿坠蓬疎池馆清,日光风绪澹无情。
鲈鱼斫鲙输张翰,橘树呼奴羡李衡。
十口漂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


弔故礼部韦员外序 郑谷

腊雪初晴共举杯,便期携手上春臺。
高情唯怕酒不满,长逝可悲花正开。
晓奠莺啼残漏在,风帏燕觅旧巢来。
杜陵芳草年年绿,醉魄吟魂无復迴。


渼陂 郑谷

昔事东流共不迴,春深独向渼陂来。
乱前别业依稀在,雨裏繁花寂寞开。
却展渔丝无野艇,旧题诗句没苍苔。
潸然四顾难消遣,秪有佯狂泥酒杯。


代秋扇词 郑谷

露入庭芜恨已深,热时天下是知音。
汗流浃背曾施力,气爽中宵便负心。
一片山溪从蠹损,数行文字任尘侵。
绿槐阴合清和后,不会何颜又见寻。


宣义里舍冬暮自贻 郑谷

幽居不称在长安,沟浅浮春岸雪残。
板屋渐移方带野,水车新入夜添寒。
名如有分终须立,道若离心岂易宽。
满眼尘埃驰骛去,独寻烟竹翦渔竿。


省中偶作 郑谷

三转郎曹自勉旃,莎阶吟步想前贤。
未如何逊无佳句,若比冯唐是壮年。
捧制名题黄纸尾,约僧心在白雪边。
乳毛松雪春来好,直夜清闲且学禅。


同志顾云下第出京偶有寄勉 郑谷

凤策联华是国华,春来偶未上仙槎。
乡连南渡思菰米,泪滴东风避杏花。
吟聒暮莺归庙院,睡消迟日寄僧家。
一般情绪应相信,门静莎深树影斜。


敷溪高士 郑谷

敷溪南岸掩柴荆,挂却朝衣爱净名。
闲得林园栽树法,喜闻儿侄读书声。
眠窗日暖添幽梦,步野风清散酒酲。
谪去征还何扰扰,片云相伴看衰荣。


九日偶怀寄左省张起居 郑谷

令节争欢我独闲,荒臺尽日向晴山。
浑无酒泛金英菊,漫道官趋玉笋班。
深愧青莎迎野步,不堪红叶照衰颜。
羡君官重多吟兴,醉带南陂落照还。


春夕伴同年礼部赵员外省直 郑谷

锦帐名郎重锦科,清宵寓直纵吟哦。
冰含玉镜春寒在,粉傅仙闱月色多。
视草即应归属望,握兰知道暂经过。
流莺百啭和残漏,犹把芳樽藉露莎。


倦客 郑谷

十年五年岐路中,千里万里西復东。
匹马愁衝晚村雪,孤舟闷阻春江风。
达士由来知道在,昔贤何必哭途穷。
闲烹芦笋炊菰米,会向源乡作醉翁。


温处士能画鹭鹚以四韵换之 郑谷

昔年吟醉绕江蓠,爱把渔竿伴鹭鹚。
闻说小毫能纵逸,敢凭轻素写幽奇。
涓涓浪溅残菱蔓,戛戛风搜折苇枝。
得向晓窗闲挂翫,雪蓑烟艇恨无遗。


驾部郑郎中三十八丈尹贰东周荣加金紫谷以末派之外恩旧事深因贺送 郑谷

香浮玉陛晓辞天,袍拂蒲茸称少年。
郎署转曹虽久次,京河亚尹是优贤。
纵游云水无公事,贵买琴书有俸钱。
今日龙门看松雪,探春明日向平泉。


赠齐己(题拟) 郑谷

敲门谁访□,□客即□师。
应是逢新雪,高吟得好诗。
格清无俗字,思苦有苍髭。
讽味但忘倦,抛琴復舍碁。
(见《四部丛刊》本《白莲集》卷首孙光宪《白莲集序》引。
此首承赵昌平同志录志。
)(〖1〗《白莲集序》:「郑谷郎中与师□□□□□□〖下引诗,略〗其为诗家流之之称许也如此。
」)。


欹枕 郑谷

攲枕高眠日午春,酒酣睡足最闲身。
明朝会得穷通理,未必输他马上人。


荷花(题拟) 郑谷

佛爱我亦爱,清香蝶不偷。
一般奇特处,不上妇人头。
(见《全芳备祖前集》卷十一)。


野步 郑谷

翠岚迎步兴何长,笑领渔翁入醉乡。
日暮渚田微雨后,鹭鹚闲暇稻花香。


笔峰 郑谷

似笔挺然秀,山川亦好文。
宕渠花裏发,秦壠竹间分。
石臼生春水,香龛积暮云。
道经难久住,日后忆离羣。
(见民国十七年刊曾瀛藻纂《大竹县志》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