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 居中
李邕 的诗作
李邕,字泰和,广陵江都人,兰臺郎善之子。长安中,李峤、张廷珪荐其词高行直,拜左拾遗。宋璟劾奏二张,邕于天后前抗言助之。开元初,历殿中侍御史,执政忌其才,频被眨斥。后为北海太守,李林甫傅以罪,杖杀之。邕早擅才名,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金帛往求其文,馈遗至鉅万,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其比。尝撰《六公咏》,杜甫《八哀诗》所谓“朗咏六公篇,忧来发蒙蔽”是也,今不传。存诗四首。

铜雀妓 李邕

西陵望何及,弦管徒在兹。
谁言死者乐,但令生者悲。
丈夫有余志,儿女焉足私。
扰扰多俗情,投迹互相师。
直节岂感激,荒淫乃凄其。
颍水有许由,西山有伯夷。
颂声何寥寥,唯闻铜雀诗。
君举良未易,永为后代嗤。


咏云 李邕

綵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
散作五般色,凝为一段愁。
影虽沈涧底,形在天际游。
风动必飞去,不应长此留。


登历下古城员外孙新亭 李邕

吾宗固神秀,体物写谋长。
形制开古迹,曾冰延乐方。
太山雄地理,巨壑眇云庄。
高兴汨烦促,永怀清典常。
含弘知四大,出入见三光。
负郭喜秔稻,安时歌吉祥。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李邕

传闻银汉支机石,復见金舆出紫微。
织女桥边乌鹊起,仙人楼上凤皇飞。
流风入座飘歌扇,瀑水侵阶溅舞衣。
今日还同犯牛斗,乘槎共逐海潮归。


度巴硖(伯三六一九[一]) 李邕

客从巴硖度(水渡)[二],传子(尔)诉(泝)行舟。
是日风波济(霁)(蒋云「济」有「止」意,《庄子》、《淮南子》中均有〖风济〗的用法,不必改。
),高塘(堂)[三]雨半收。
青山满蜀道,渌(绿)水向荆州。
不作书相慰(问),何(谁)能散(慰)别愁。
(皎然《诗式》卷三引「青山满蜀道,渌水向荆州」二句,作「崔颢《别人》」。
)([一]按原卷载诗三首:一《綵云篇》,二《度巴峡》,三《秋夜泊江渚》。
第一首题下有李邕名。
检《全唐诗》第一第三两首正是李邕作,但第一首诗题作「咏云」,第三首残。
[二]按此诗见《全唐诗》二函九册,谓为崔颢作,题作『赠卢八象』。
故此据敦煌卷先用互着例载入李邕,然后据《全唐诗》校其异文,凡九事。
兹作说明于第一事下。
[三]俞云:「『高塘』应作『高唐』,两本俱误。
」)。


□□(伯三八八五[一]三六一九) 一 李邕

忽(传)[二]闻天子访沉沦,万里迢迢远赴(怀书西入)秦。
早□(知)不用无媒客,悔度(恨别)江南杨柳春。
(原卷题为李邕作。
按此诗亦见伯三六一九卷,亦无题。
[二]此诗又见《全唐诗》第十一函第八册,载入无名氏二。
有异文四事,旁注者皆是。
又原卷题李邕,自当有据,可正《全唐诗》入无名氏之误。
)。


□□(伯三八八五[一]三六一九) 二 李邕

□□(明时)[一]奉遣出(别)皇(黄)州,行至汉阳南渡头。
春风不解传乡信,江月偏能照客愁。
([一]此第二首,又见伯二五五五卷,校其缺字异文三事。
又「渡头」作「度」,「乡信」作「香」,不及原卷〖伯三八八五〗之善。
)。


游法华寺 李邕

山势转深看更好,岭霞溪雾没楼臺。
异时花向阴崖发,远处泉从青壁来。
世界自知千古促,贤愚悉被四时催。
须知此地堪终老,七窍终成一片灰。
(见《会稽掇英总集》卷八)。


日赋附歌 李邕

披云覩日兮日则明,就日瞻云兮心若惊。
日尔一日兮何道,时哉几时兮此生。
(见《文苑英华》卷二)。


题滑州公府大厅樑上(题拟) 李邕

大厦中构,山屹云斗。
黄河畎浍,太行培塿。
整庶宣风,缉戎备寇。
镇宁一方,光辅元后。
(见民国二十一年铅印本王蒲园等纂《重修滑县志》卷十二《金石》录宋赵世长《天禧二年滑州公府大厅记》引)。


秋夜泊江[渚](诸) 一 李邕

夜闻木叶落,疑是洞庭秋。
中宵起□望,正见沧江流。
□风□□□,山月隐城楼。
[浔](寻)阳几万里,朝夕泛孤[舟]。


秋夜泊江[渚](诸) 二 李邕

我有方寸心,安在六尺躯。
怀山復怀□,□□□□□。
水能澄不浑,剑用持復酬。
珠已含报恩,□□□□□。
□□贫与富,但愿一相知。
(以上二首见伯三六一九卷)。